科普丨工業互聯網30個核心術語你了解多少?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和新理念、新技術的引入,圍繞工業互聯網出現了大量術語和定義,30個核心術語帶你讀懂工業互聯網:
1.OPC統一架構(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for Process Controls OPC Unified Architecture,OPU-UA)
用于過程控制的對象鏈接和嵌入技術(OPC)是自動化行業及其他行業用于數據安全交換時的互操作性標準。它獨立于平臺,并確保來自多個廠商的設備之間信息的無縫傳輸,OPC基金會負責該標準的開發和維護。
2.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
3. 標識解析二級節點(Second-Level Node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solution)
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指一個行業或者區域內部的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節點,能夠面向行業或區域提供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以及完成相關的標識業務管理、標識應用對接等。
4. 大數據服務(Big Data Service)
大數據服務是指通過底層可伸縮的大數據平臺和上層各種大數據應用,支撐機構或個人對海量、異構、快速變化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包括計算、分析、可視化等)、交換、銷毀等覆蓋數據生命周期相關活動的各種數據服務。
5. 工業APP(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
6. 工業大數據(Industrial Big Data)
工業大數據即工業數據的總和,即企業信息化數據、工業物聯網數據,以及外部跨界數據。其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物聯網中機器產生的海量時序數據是工業數據規模變大的主要來源。
7.工業大數據平臺(Industrial Big Data Platform)
工業大數據平臺是采用分布式存儲和計算技術,提供工業大數據的訪問和處理,提供異構工業數據的一體化管理能力,支持工業大數據應用安全高效運行的軟硬件集合。
8.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工業互聯網是滿足工業智能化發展需求,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特點的關鍵網絡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
9.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Identification and Resolu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Internet)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 網絡 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神經樞紐,其作用就類似于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DNS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核心包括標識編碼和解析系統兩部分。
10.工業互聯網平臺(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
11. 工業軟件(Industrial Software)
工業軟件是用于或專用于工業領域,為提高工業研發設計、業務管理、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水平的相關軟件和系統。
12. 工業微服務(Industrial Microservice)
工業微服務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知識沉淀和復用的載體。微服務是以單一功能組件為基礎,通過模塊化組合方式實現“松耦合”應用 開發的軟件架構。工業微服務實現機理模型算法的集成,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的工業 APP 開發運行。工業微服務本質是經驗知識的軟件化和工具化,借助專業化的工具打造通用化的平臺。工業微服務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工業體系顛覆創新,主要體現在顛覆傳統工業軟件研發方式、打破工業知識封閉傳承體系和創造全新平臺開放價值生態。
13.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圍繞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獲取企業的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14. 故障預測(Fault Prediction)
故障預測是指基于存儲在大數據存儲與分析平臺中的數據,通過設備使用數據、工況數據、主機及配件性能數據、配件更換數據等設備與服務數據,進行設備故障、服務、配件需求的預測,為主動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故障率。
15. 關系型數據庫(Relational Database)
關系數據庫是建立在關系模型基礎上的數據庫,借助于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關系模型由關系數據結構、關系操作集合、關系完整性約束三部分組成。
16. 內存數據庫(Memory Database)
內存數據庫基于全部數據都在內存中重新設計的數據存儲架構,與磁盤數據管理相比內存數據庫在數據緩存、快速算法、并行操作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所以數據處理速度比傳統數據庫的數據處理速度要快很多,一般都在10倍以上。內存數據庫的最大特點是其主拷貝或工作版本常駐內存,即活動事務只與實時內存數據庫 的內存拷貝打交道。
17.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技術體系。
18. 柔性制造(Flexible Manufacturing)
柔性制造 可以表述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指生產能力的柔性反應能力,也就是機器設備的小批量生產能力 第二個方面,指的是供應鏈的敏捷和精準的反應能力。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以需定產的方式對立的是傳統大規模量產的生產模式。
19. 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軟件即服務SaaS 是一種通過 Internet 提供軟件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并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
20.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21. 生產制造工業(APP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服務于工業產品生產制造領域的工業APP,是工業APP基于產品開發維度進行分類的一種工業APP。
22. 數據服務(Data Service)
數據服務指提供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包括計算、分析、可視化等)、數據交換、數據銷毀等數據各種生存形態演變的一種信息技術驅動的服務。
23. 數據血緣關系(Data Lineage)
數據血緣關系是指數據在產生、處理、流轉到消亡過程中,數據之間形成的一種類似于人類社會血緣關系的關系。
24. 數據預處理(Data Preprocessing)
數據預處理指對原始數據的過濾、清洗、聚合、質量優化(剔除壞數據等)和語義解析。
25. 數字化雙胞胎(Digital Twins)
數字化雙胞胎是指以數字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對象,模擬對象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對產品、制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虛擬仿真,從而提高制造企業產品研發、制造的生產效率。
26.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
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臵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鏈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
27. 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
信息物理系統是一個綜合計算、網絡和物理環境的多維復雜系統,通過3C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技術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實現大型工程系統的實時感知、動態控制和信息服務。CPS 實現計算、通信與物理系統的一體化設計,可使系統更加可靠、高效、實時協同,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前景。
28. 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知識圖譜是描述真實世界中存在的各種實體、概念及其關系構成的語義網絡,現在泛指各種大規模知識庫。
29.智能工廠(Intelligent Factory)
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信息管理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和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30.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
專家系統是人工智能早期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類具有專門知識和經驗的計算機智能程序系統。
文章原載于 先進制造業
免責聲明:本文為網絡摘錄或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刪。